查看原文
其他

风险视角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及对策

点击蓝字,轻松关注
核心观点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居民食物消费造成了较大影响,华中农业大学食物经济课题组就疫情下的居民消费开展了持续调查和研究。课题组从风险视角探究疫情下居民食物消费的行为特征并提供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此次疫情主要造成食物供给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和食物购买力风险三种风险。同时风险作用下居民的食物消费存在风险感知差异性,应对不足和应对过激,存在风险应对的弱势群体,居民对政府承担食物管理责任的期望高等现状。针对疫情引起的食物消费风险及其现状,课题组提出了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确保食物供应的充足性和稳定性,加强市场监管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一、疫情升温引发食物消费风险


截至2020年2月11日,武汉市为应对疫情已封城有20天并实行交通管制,武汉市居民为抵抗疫情,也大幅减少外出,尤其是到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目前,疫情的发展已经对居民的日常食物消费造成了较大影响,引起了居民不同程度的食物消费风险。此次疫情对居民主要造成三种风险:食物供给风险、食物安全风险以及食物购买力风险。

其中,食物供给风险指的是由于交通管制造成的食物物流受限和假期延长造成的企业停工等因素导致的居民购买食物困难,食物供给短缺的风险。食物安全风险指的是居民担心食物可能携带病毒,威胁自身身体健康的风险。这种风险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对野生动物、甚至是一般肉类食物的警惕性提高,另一方面担心食物表面会沾染携带病毒的飞沫等。食物购买力风险指的是由于食物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上涨,企业尚未复工,居民收入降低等原因导致的食物购买能力降低的风险。





二、风险作用下居民食物消费的现状和问题


01

居民食物风险感知和应对能力存在差异

存在认知弱势群体


年龄、受教育水平以及性别差异都会导致居民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续的时间以及疫情的严重程度感知不一样,进而导致居民对食物风险感知的延伸也有所差别。年轻人以及高学历人群,在获取食物信息、掌握食物安全知识方面存在优势,自我防护能力和应对食物风险的能力较强。而相比之下,文化水平不高、老年人及部分交通信息闭塞的农村消费群体在应对风险方面较为弱势,他们难以及时获得食物供给信息、掌握食物销售的新渠道,或不清楚食物安全的基础知识,不能有效的应对疫情导致的各类食物风险。


02

居民疫情背景下对食物风险存在应对不足和应对过激

年轻人更理性平和


部分居民存在食物风险应对不足的情况,比如仍然不注意饮食卫生和自身健康,增加了感染疫情的可能性。也存在部分居民应对过激的情况,表现为对疫情过度恐慌。例如,对购买的食物进行多次酒精消毒,有些居民宁愿食用剩菜剩饭甚至过期食物也不出门采购,同样危害自身身体健康,降低免疫力。年轻人普遍更加理性平和,能够运用自身知识和权威信息渠道有效适当的应对风险。


03

居民通过社交平台进行食物风险交流


居民会选择在社交媒体上就食物风险的相关信息进行交流,这其中涉及了食物销售信息、食物安全知识以及疫情相关信息等。如武汉市各社区已经成立了疫情公告群、体温检测群、买菜群、买口罩群等便于信息分享。虽然这些交流和分享存在少量谣言和不正面的成分,但总体上以正能量为主,能够很好地缓解群众的恐慌和不良情绪,有助于积极面对困难。




04

传统食物销售渠道依然重要,生鲜电商销售渠道发展迅速


目前武汉市居民所能接触的食物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超市、农贸市场,诸如“中百多点”、“京东到家”、“盒马生鲜”、超市直邮、社区团购、菜贩子等生鲜电商食物销售渠道发展迅速。疫情下生鲜电商供不应求,其中京东到家日活突破100万,盒马也突破40万。目前,这两种渠道互相补充,各有优势。根据本课题组的调查,85%居民对传统商超渠道的信任程度更高,生鲜电商渠道在35-44岁人群间最受欢迎。


05

居民对政府承担食物管理责任的期望高


面对三种食物风险,居民对政府抱有较大期望。首先,居民期望政府提早部署食物供给策略,改善食物短缺的现状;其次,居民希望政府能加强食物市场监管,稳定食物价格;第三,居民期望政府加强食物安全监管,包括加强对生鲜电商食物销售渠道的卫生防疫监管。



三、对策建议


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疫情发生期间居民的食物消费和食物安全,稳定居民情绪和心理,进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支持抗击疫情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搭建信息沟通预警平台,保障沟通的透明性、及时性和权威性。为了有效解决信息沟通的问题,应该搭建政府和居民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确保信息沟通的透明性、及时性和权威性,强化政府公信力,保障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政府应该搭建信息发布的唯一渠道,如果信息发布渠道较多,容易导致信息过载,超出居民的处理能力,留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

第二,洞察食物需求的数量和结构转变,指导食物供需平衡。由于疫情的影响,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食物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充分了解食物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例如,由于居民外出减少,食物消费结构已经发生转变,有些居民的蔬菜水果需求降低,但能够存放时间更长的米面类需求上升。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当客观的评估本地的食物供应能力,保障当地食物尤其是主食的供给能力,考虑是否需要提高外地食物的流入,以及调整食物供给结构,以应对新形势下居民食物需求。


第三、关注新兴食物销售渠道,加强食物安全监管。食物安全对当前形势下抗击疫情格外重要,一方面,食物安全能够保障居民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新增感染病例,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会引起新的社会问题,干扰当下疫情防控工作。其中,生鲜电商的监管需要格外重视,不能让新兴食物销售渠道成为监管的空白地,有关部门要对生鲜电商渠道的资质、供货源头、卫生条件等严格审核,并联合社区做好食物安全的监管工作


第四,多渠道普及防疫和食物安全相关知识,关爱认知弱势群体。防疫和食物安全知识非常重要,而知识普及工作应当注重多样性和有效性。面对不同的群体,要采取不同的宣传渠道。例如微信、网页等线上方式对于老人等特殊群体可能效果不佳。可以考虑联合社区,对本社区特殊人群进行统计,并采取传单、广播等形式宣传食物安全知识,这里的食物安全知识包括如食物的选择、储存以及烹饪知识等。



报告撰写:

青平 农业部“十三五”规划咨询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联系方式:qingping@mail.hzau.edu.cn13016417612

闵师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陈轩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张晓恒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剑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池韵佳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陈通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扫码关注我们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